說說三伏天的"伏"以及"伏"與五行的關(guān)系
今天2015年7月7日小暑節(jié)氣到了,很快就要入伏了。
夏至后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第一天(2015年是7月13號),第四個庚日是中伏第一天,立秋后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第一天,初伏、末伏各十天,中伏十天或二十天。通常也指從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段時間。是初伏、中伏和末伏的統(tǒng)稱。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期。
“伏”有潛伏的意思,從五行學(xué)說的角度看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,是依次相生的。即: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、水生木,循環(huán)相生。春天屬木;夏天屬火;秋天屬金;冬天屬水。從秋到冬,冬到春,春到夏,都是相生的。但是,由夏到秋則相悖,因為火克金。夏天是秋天的克星,因此秋天它不敢出來,只好“潛伏”。五行家,在四季之中又安插了一個季節(jié)叫做“長夏”,也就是“伏”,這個季節(jié)屬土。這個土是夏火所生,又能夠生出秋金。如果沒有這個“伏”,五行相生就循環(huán)不下去。一年五季春、夏、長夏、秋、冬,按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的相生關(guān)系可以自然循環(huán)。
秋天屬“庚辛金”,所以“入伏”要從“庚日”開始。溫度最高,需要潛伏的時間要在夏至后二十天以后,所以從夏至后第三個“庚日”開始。夏至后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第一天,第四個庚日是中伏第一天,立秋后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第一天,初伏、末伏各十天,中伏十天或二十天。伏天通常也指從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段時間?!案铡笔恰凹鬃佑浫铡?,和夏至等節(jié)氣的時差不定,這就會出現(xiàn)四十天“伏”和三十天“伏”。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期。今年-2015年是四十天的“伏”。
下面給出三伏的詳細推算及夏季的六個節(jié)氣信息供參考。
三伏一共多少天?
三伏一般為30天,但有的年份為40天,這主要取決于中伏的天數(shù)。
初伏(頭伏):夏至后第三個庚日(指干支紀(jì)日中帶有“庚”字的日子)起到夏至后第四個庚日前一天。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入伏,作為初伏的第一天。
中伏( 二伏):夏至后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前一天。夏至后第四個庚日定為中伏開始的第一天。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如果是夏至后第五個庚日,則中伏為10天;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如果是夏至后第六個庚日,則中伏為20天。
末伏( 終伏 ):立秋后第一個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二個庚日前一天。立秋后第二個庚日定為出伏,即伏天結(jié)束。
夏季的六個節(jié)氣
立夏Beginning of Summer→小滿(grain buds)→芒種(Grain in Ear)→夏至(Summer Solstice)→小暑(Lesser Heat)→大暑(Great Heat)
夏至,在每年公歷6月21日或22日。夏至這天,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,幾乎直射北回歸線,此時,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,且越往北越長。
小滿,夏季的第二個節(jié)氣。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,但還未成熟,只是小滿,還未大滿。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間視太陽到達黃經(jīng)60°時為小滿。
小暑,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之第十一個節(jié)氣,也是干支歷午月的結(jié)束以及未月的起始;公歷每年7月7日或8日時太陽到達黃經(jīng)105°時為小暑。
芒種,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第9個節(jié)氣,更是干支歷午月的起始;時間點在公歷每年6月6日前后,太陽到達黃經(jīng)75°時。芒種字面的意思是“有芒的麥子快收,有芒的稻子可種”。
大暑,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,太陽到達黃經(jīng)120°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六月中,……暑,熱也,就熱之中分為大小,月初為小,月中為大,今則熱氣猶大也。”這時正值“中伏”前后,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,氣溫最高,農(nóng)作物生長最快,大部分地區(qū)的旱、澇、風(fēng)災(zāi)也最為頻繁,搶收搶種,抗旱排澇防臺和田間管理等任務(wù)很重。民間有飲伏茶,曬伏姜,燒伏香等習(xí)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