續(xù)前:
臺風(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)命名表
當某個臺風造成了重大損失,將從臺風的命名名單上除名,以用來單獨保留。
目前已被除名臺風有:
2009年的8號臺風“莫拉克”造成臺、閩、浙、贛如此重大損失,遇難人數(shù)600人以上,8000余人被困,經(jīng)濟損失無法估計,被除名,暫未公布替補命名。
2009年的16號臺風“凱薩娜”造成菲律賓、南海諸島、越南共計307人死亡,造成農(nóng)業(yè)經(jīng)濟損失重大,暫未公布替補命名。
2009年的17號超強臺風“芭瑪”造成菲律賓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(chǎn)損失,臺灣降水量打破全年記錄,給海南、廣西等省造成一定洪澇災害,經(jīng)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慘重無法估計,暫未公布替補命名。
2006年的1號強臺風“珍珠”(Chanchu),在菲律賓、中國東南部、臺灣總共造成104人死亡以及12億美元的損失,替補命名為“三巴”(Sanba)。
2006年的4號強熱帶風暴“碧利斯”(Bilis),在菲律賓、中國東南部、臺灣總共造成672人死亡以及44億美元的損失,替補命名為“馬力斯”(Maliksi)。
2006年的8號超強臺風“桑美”(Saomai),在馬利安那群島、菲律賓、中國東南沿海以及臺灣省總共造成458人死亡以及25億美元的經(jīng)濟損失,替補命名為“山神”(Son Tinh)。
2006年的16號超強臺風“象神”(Xangsane),在菲律賓、海南、越南、柬埔寨、泰國總共造成279人死亡以及7.47億美元的經(jīng)濟損失,替補命名為“麗琵”(Leepi)。
2006年的22號超強臺風“榴蓮”(Durian),在菲律賓、越南、泰國總共造成于819人死亡,經(jīng)濟損失無法估計,替補命名為“山竹”(Mangkhut)。
2005年的9號強臺風“麥莎”(Metsa),給我國華東地區(qū)造成重大損失。40萬人被撤離,上海地鐵停運。僅浙江直接經(jīng)濟損失達65億元(其中寧波損失27億元)。江蘇發(fā)生狂風暴雨天氣,并且造成經(jīng)濟損失達12億元。替補命名為“帕卡”(Pakhar)。
2005年的14號超強臺風“彩蝶”(Nabi),在日本造成21人死亡,替補命名為“杜蘇芮”(Doksuri)。
2005年的19號超強臺風“龍王”(Longwang),給我國臺灣、福建、廣東、江西等地造成大風大雨,并造成一定人員傷亡,替補命名為“???/STRONG>” (Haikui)。
2004年的1號臺風“蘇特”(Sudal),給密克羅尼西亞聯(lián)邦、關(guān)島、北馬里亞納群島、帕勞、中國臺灣、日本等地帶來一定自然災害和經(jīng)濟損失,替補命名為“銀河”(Mirinae)。(韓國命名)
2004年的14號強臺風“云娜”(Rainne),“云娜”臺風登陸中國東南沿海。造成164人死亡,24人失蹤,直接經(jīng)濟損失達181.28億元。替補命名為“凡亞比”(Fanapi)。
2003年的7號超強臺風“伊布都”(Imouto),造成菲律賓、我國華南地區(qū)重大人員傷亡。僅在中國廣西就造成12人死亡,損失超過5億元。替補命名為“莫拉菲”(Molave)。
2003年的14號超強臺風“鳴蟬”(Mamei),造成韓國150多人喪生。損失無法計算。替補命名為“彩虹”(Mujigea)。
2002年的6號強臺風“查特安”(Chataan),登陸日本關(guān)東平原,造成多人喪生和嚴重的財產(chǎn)損失,替補命名為“麥德姆”(Matmo)。
2002年的15號臺風“鹿莎”(Rusa),襲擊韓國西部,替補命名為“鸚鵡”(Nuri)。(馬來西亞命名)
2002年的26號臺風“鳳仙”(Pongsona),造成關(guān)島大量人員傷亡、財產(chǎn)損失,替補命名為“紅霞”(Noul)。
2001年的26號熱帶風暴“畫眉”(Vamei),雖然不是很強,但它是有史以來最靠近赤道的臺風,所以被除名了,替補命名為“琵琶”(Peipah)。
(婷婷(Tingting),欣欣(YanYan)(都是中國香港命名)并未被除名,但是由于缺少特色,香港主動提出更換,替補命名為“獅子山”(Lionrock)和“白海豚”(Dolphin))